退不了款的ofo,不能了的资本局|一点财经
2018-11-09 18:42:5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2016、2017年,两年的时间里,一个庞大的“共享单车”帝国矗立在公众面前。

风光之时,有人断言,未来将是“小黄车”与“小橙车”的天下,戴威和胡玮炜则被寄予成为下一代的马云和马化腾。

不过,故事在2018年有了另一种结局。

摩拜归入美团麾下,平稳着陆,声量日小;ofo则正处于阵痛和动荡期,艰难求生。

共享单车的故事将怎么继续讲下去?如何才能确保这条“大船”不翻?对于当下的戴威和ofo运营团队来讲,这是当务之急。

01|“199元,退款中”

信任危机不断蔓延。

“199元,退款中”,这样的截图在社交媒体上层出不穷。

背后是关于ofo押金退款的进度,图片上则显示:如有疑问请联系ofo客服解决(4000507507)。

即便留有客服联系方式,存在的疑问也并未打消,用户退款的动作并未有稍许停留。

 ▲|ofo小黄车官方微博截图

“17天了还没退,客服电话根本打不通。”

“电话打不进去不要放弃,我两个手机号加起来打了30多通才进去,人工彩铃响了很久才有人接。”

关于ofo退款的讨论,不断在各大论坛蔓延。

遗留问题,怎么解决?

在一点财经(yidiancaijing)采访的几位用户中,有人支招:“如果运气好,能打通客服电话,你可以吓唬她说我要去投诉你们,立马就退你了。”

类似的方式也不断有人po出来。

“如果客服说15个工作日,你就强硬点说现在退,然后她就马上退你。”

……

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,换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。“这应该是ofo的应对危机的策略,着急要钱的直接给,佛系一些的让你慢慢等,这多少有种欺软怕硬之嫌”。

更多的说法是“我打不通人工服务”、“一打就是宣传曲”。

在近期ofo小黄车官方微博发布的内容下面,大多数留言均是来关于“退押金”。

对于用户投诉的问题,ofo方面目前尚未对此作出任何解释。

大量用户退押金的背后,其实是ofo方面日渐紧张的现金流。而对于ofo来讲,影响则是极其致命的,押金难退的问题直接导致用户失去了信心。

毕竟,小蓝单车在破产前,也曾有过这样的情形。

02|资金链断裂风险

公众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。

关于ofo资金链紧张的消息早已屡见不鲜。早在今年1月,腾讯科技从一位ofo的内部人士中了解到:ofo最近融资不利,现金流堪忧。

还给出了详细的数据:目前ofo,只有6亿资金可以使用,而ofo每月的运行支出高达4-5亿元。因此腾讯方面推断出ofo的资金只能再支撑一个月。

不仅如此,ofo目前的日订单量已是大不如前,只有1000万单左右,相比2017年10月份公布的3200万/日的订单量,降幅超过60%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ofo目前还欠着供应商25亿元人民币。

对此ofo方面迅速做出了回应。

“目前公司订单稳定,资金流十分健康,请用户放心。” 这是对“资金紧张”的回应,另外,ofo还指责腾讯科技:杜撰新闻事实,造谣毁谤,恶意中伤ofo。

一位ofo内部的员工看过报道后指出了腾讯与滴滴、摩拜之间的关系,认为这是在抹黑ofo。

腾讯则迅速在自己的首页上回应道:“对ofo的报道并非杜撰,是有大量的事实数据作为依据的,完全能够支持ofo资金紧张的说法。如果ofo认为我们是在毁谤,那请给出证据。”

该事件尚未有结论之前,新消息不断涌现。

10月31日,有消息称,已有一家大型券商中介机构入场做ofo破产重组的方案。根据一份约半年前ofo的负债表,彼时,ofo整体负债为64.96亿元,其中,用户押金为36.50亿元,供应链为10.20亿元。

随后,就准备破产重组方案的消息,ofo官方予以否认。

伴随着各种影影绰绰的消息,ofo 资金问题严重究竟有多严重,至今官方也未透露只言片语。但供应商暂停与ofo合作的消息却层出不穷。

有电池相关供应商表示,由于 ofo 尚未还钱,双方的业务合作早已在半年前停止。另外据该供应商透露,“大部分供应商已经停止了与 ofo 的业务合作”。

同时,此前上海凤凰起诉 ofo 所属公司东峡大通(北京)管理咨询有限公司,称截至起诉之日,东峡大通仍欠凤凰自行车货款 6815.11 万元。上海凤凰还称,因 ofo 欠款,上海凤凰方面已经不再接 ofo 的新订单。

如果 ofo 供应商”出现大面积停止合作“,那么将“直接影响 ofo 车辆的维护”,从而影响小黄车的用户体验。

正如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所说,保持运营或许并非是 ofo 当前最重要的事情,“ofo 目前的当务之急还是做好剩余价值最大化,找到合适的投资人”。

同时,ofo在国外市场的表现亦不容乐观。

早在2016年,ofo便选择将海外市场的首站定在新加坡,很快又进入了美国、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。去年年底,ofo的业务已经扩展到了20个国家50个城市。

然而,今年7月起,ofo逐渐从多个海外市场撤退,10月底,ofo正式确认停止日本市场的服务。

有分析称,ofo海外撤退的原因在于资金吃紧。

03|资本“不了局”

在ofo运营两周年时,当被问及是否预计到共享单车用户量有如此之大,戴威回答称:

“我有预计到会有这么大的用户量,但是没想到这么快。一个可能10年才能实现的目标,两年就实现了。”

 ▲|ofo创始人兼CEO 戴威

助推ofo快速长大的是资本。

从2014年开始在北大校友支持下获得天使轮融资开始,ofo就像坐上了资本快车道,在前后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完成11轮融资,总融资额约在150亿元。

在资本的支持与鼓励下,ofo走出校园,走向北京以及全国、海外市场。当然,成也资本,败也资本。曾经扶着ofo成长起来的资本,如今与它陷入了一场“不了局”。

在资本支持下,同之前所有的互联网领域创业一样,ofo企图快速扩大规模,获取用户。而在疯狂的用户扩张背后,是运营与商业逻辑的缺失。

经过资本烧钱式的扩张后,共享单车市场发展进入平稳期,用户量已不会出现大规模增长。

同时,已进入E轮融资的ofo,显然到了资本退出的时候,摆在它面前的有两条路,或上市,或被更大的商业体收购。

不过,这两条路并不适合现在的戴威与小黄车。

一方面,历经快速增长,已陷入缓慢增长的ofo在不能再单纯依靠用户规模增长扩大规模后,显然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盈利支撑点。

曾经,ofo想过盈利的N多种可能,在戴威的规划下,它的前路将类似于谷歌。“终有一天,我们ofo会和Google一样,影响世界。”三年前,戴威在拿到1.3亿美元C轮融资后发出这样的宣言。

而谷歌的盈利就是广告。

此前,小黄车也早已考虑过广告,毕竟在互联网时代,有用户就有广告。广告模式包括APP广告,车身广告等,显然,它的广告探索并不顺利。

比如,在车身广告上,人们可能在小黄车车身上看见各种小广告,但是它自身的广告却很少。

今年8月份,它又宣布在官方APP上上线短视频广告业务。无论如何,它正在广告探索的路上前行,但是这一模式是否足以支撑其庞大的支出,目前仍是未知。

而且,广告模式天然蕴藏了一个商业逻辑,争夺用户而非服务用户,最终利润来自第三方。这一逻辑下,企业问题频发,比如百度。年轻的小黄车又能否将这一逻辑捋顺呢?

另一方面,从2016年开始,ofo与摩拜一起,双方在资本扶持下,你追我赶,展开了一场生死竞赛。在这场竞赛中,资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 ▲|ofo和摩拜历次融资对比

一开始ofo领先,2017年前,ofo融资进度快于摩拜。而从2017年摩拜先后在一二月份完成D、战略、D+三轮融资开始,ofo就已开始在融资进度上落后了。

在资本应对上,校园出身、履历一路闪亮的戴威,显然并不那么老练。

2017年6月,曾经有记者问戴威,“你更在意事情本身能不能成功,而不是谁把它做成功?”他很坚决地说道,“不。我把这件事情做成,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
曾经,在获得滴滴超7亿美元融资时,原滴滴高级副总裁付强以及其他高管被派驻ofo。而后来他们“集体放假”。

今年2月,戴威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,先后两次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,换取了阿里巴巴共计17.7亿元。

后来,ofo与阿里关系似乎破裂,9月份,支付宝蚂蚁森林甚至发出通知,与ofo的合作将于10月10日到期。后来,在阿里全力支持下的哈罗单车,在全国快速扩张。

把自己置于ofo之上的戴威,在避免了曾无数次上演过的资本逼宫后,与资本陷入了不尴不尬的关系。

去年12月18日,戴威在一个公开活动上演讲。“非常感谢资本”,他说,“但资本也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,创业者应该与投资人良性互动”。

2018年春天,美团收购摩拜,创始人胡玮炜曾说过一句话,“资本是助推你的,但是最后,其实你都要还回去”。

而戴威显然不想还、不愿还。

不愿离场的他在这一场与资本纠葛的戏码中,顽固地做着演出。

是被轰下舞台,是自己拉下幕布,还是绝地翻身,戴威与他的小黄车,已然来到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。

来源:一点财经(yidiancaijing)

作者:刘   煜

编辑:邱   韵

封面:邓   攀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